科技與國際關係研究委員會

一、目的:

促進國內學術界與實務界對於國際關係與科技研究之興趣,增進本會對於科技相關議題之研究能力。

二、宗旨:

推動國際關係與區域研究特定領域之學術研究,並與國際關係學會密切配合,促進參與會員間之學術交流,發展科技與國關領域之國內外合作,推廣研究成果與學術服務成績。

三、議題發展之重要性:

1945,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迅速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科技早已向世人展現它對形塑世界秩序無與倫比的力量,但是為國關學門開疆闢土的傳統學者,對於國家權力要素的探究,卻鮮少視「科技力」為一獨立變項,或隱藏於經濟力之中,或於討論國防力時,淺嚐即止。

20世紀末,網際網路狂潮興起,擁有強大網路科技能力的國家,可以輕易把權力伸入其它國家之內,甚至被懷疑可能因而煽動了一些國家內的顏色革命,部份國關學者驚覺科技模糊了傳統的國家疆域界線。

2018年,美國川普總統發動對中關稅戰與貿易戰,很快被學者發現其核心在於美國對於科技領先優勢不再的憂慮,「美中科技戰」成為熱門研究課題。2021年,拜登總統就位,以重組全球供應鏈為名義,對中國祭出一連串的限制出口令,半導體産業成為主戰場,以「晶片戰」為名的書籍接連上市,並紛紛與「地緣政治」掛勾。

可惜的是,相關書籍大多為産業界人士與媒體人執筆,甚至出自歷史學者之手,本應對「地緣政治」最有發言權的國關學者,卻似乎原因不明的缺席了。

為了對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美、中大國之爭的科技層面有更深入之研究,俾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冷戰 2.0」走向與影響,取得更多學術研究成果,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應有成立「科技與國際關係研究委員會」之必要性。

四、 與本會之關聯性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名稱中即標榜「國際關係」此一學門,並努力促進國關學門之研究能與時俱進。科技既已成為塑造戰後秩序之美國、與21世紀國力快速崛起之中國之間競爭的主戰場之一,當不可在此一研究領域留白。

五、 籌組會員名冊


姓名現職主要學、經歷
1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系 主任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 會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 博士
2林炫向文化大學政治系 主任美國丹佛大學Josef Korbel 國際研究學院 博士
3左正東台灣大學政治系 教授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 博士《國際政治經濟學》作者
4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 副院長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理事長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 博士
5傅澤民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助理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講師 美國南加州大學 政治科學與國際關係 博士
6唐豪駿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 研究九所 副研究員兼組長台灣大學政治系 博士
7烏凌翔科技力智庫 執行長電子時報 總編輯台灣大學政治系 博士

六、籌備研究委員會之未來活動規劃

  • 論文發表會 

於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研討會中,就科技與國關之特定議題,籌組若干場次論文發表會。

  • 舉辦單獨之學術研討會

「科技與國關」學術研討會,邀請對發展此一次學門有興趣的學者專家,撰寫論文,於研討會發表,討論。成果或可出版。

  • 參訪科技企業

為增進研究成果之實用性,將加強與科技産業之聯絡,組團拜訪適當的公司企業,蒐集科技業面臨國際局勢之變化,如何應對之第一手訊息。

  • 舉辦跨界交流會

研討會為學術圈內人為主的聚會,交流會為本委員會跟科技界與科技産業界之互動,目的與參訪科技企業接近,也為了蒐集跨界訊息,增加國關學界對科學與技術最近發展之理解。

  • 出版

與出版界合作,出版「科技與國關」相關書籍,由本委員會成員企畫與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