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理監事聯席會暨新舊會長交接

學會已於2021年12月13日舉行第八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新任理事會推選盧業中教授擔任第八屆國關學會會長,監事會則推選李瓊莉研究員擔任常務監事,蘇宏達會長與新任盧業中會長也順利完成交接。新任理監事名單如下:

第八屆理監事名單 (第八屆,民國110.11-112.11)
會   長: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副會長: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副會長: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秘書長:高佩珊(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研究所副教授)

理事

姓  名所    屬   單    位
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連弘宜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李大中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副教授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研院院士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
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徐斯勤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卓忠宏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淡江歐研所教授
朱景鵬東華大學公行系教授
蔡季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林賢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劉書彬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監事

姓  名所    屬   單    位
蘇宏達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王冠雄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李瓊莉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特聘研究員
何思慎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日本語文系特聘教授

2021年11月26日2021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國際研討會新聞稿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本(2021)年11月26日(週五)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 學院舉辦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主題為「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由外交部田中光次長、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及本會會長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蘇宏達院長致開幕詞並歡迎來自國內外的與會貴賓及學者。

本次會議很榮幸邀請到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以「美國、臺灣及泛印太地區:挑戰與契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本場演講為孫處長自7月間到任後的首場公開演講,意義重大。孫處長首先提到,拜登政府上任後,在外交政策上特別注意美國領導力、民主價值、及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積極維持與強化以規則為基礎之現有國際秩序的重要性。準此,美國與盟邦及志同道合的夥伴如臺灣之間,亦積極尋求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強化民間交流及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事務。孫處長演講後並真切及誠懇地回應在場會眾的提問。本場演講吸引了超過200位包括各國駐台外交人員、政府官員、學者、及學生的參與,當天因此增設第二會場同步轉播孫處長演講。

本次會議合計共21場次,中、英文論文發表共計77篇,內容涵括如大國競爭等傳統議題,以及能源氣候等新興議題,在區域上亦橫跨美中、印太、歐盟、東北亞、東南亞、甚至中東等區域,可謂十分寬廣。本次多篇論文以文字探勘等新興途徑研究國際關係相關議題,而年輕世代的參與,更顯現國內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傳承。

本次會議由本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及臺灣歐盟聯盟中心主辦,財團法人臺北論壇基金會、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協辦,並承蒙外交部研究設計會贊助,特此致謝。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本會蘇宏達會長協同本會理監事與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外交部田中光次長及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及駐台使節合影
外交部田中光次長致詞                           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致詞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以「美國、臺灣及泛印太地區:挑戰與契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會議議事規則

<論文發表>各場次發表時間為90分鐘

項目兩篇論文三篇論文四篇論文五篇論文
主持人引言5分鐘5分鐘3分鐘3分鐘
發表人報告20分鐘/人15分鐘/人12分鐘/人10分鐘/人
評論人講評15分鐘/人10分鐘/人7分鐘/人5分鐘/人
綜合討論17分鐘10分鐘11分鐘12分鐘

<圓桌論壇> 總時間30分鐘

項目
主持人引言3分鐘
與談人8分鐘/
總結3分鐘
  • 響鈴規則

於時限前1分鐘按鈴一響。已達時限,按鈴兩響。超過1分鐘按鈴三響。其後每逾30秒按鈴一響

  • 待所有講評結束後,開放現場綜合討論

發言請先介紹姓名與服務單位後再行提問。原則上每位提問發言以2分鐘為限,每超過30秒,按鈴一響。

  • 進入會場後,請將行動電話保持關機或靜音模式,以利議事進行

2021年11月26日(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2021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 Reset: Great Powers Rivalry and the World Order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國際學術研討會開放報名!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bVzBdRcvRKF18SfY6

請注意,本次年會暨國際研討會會場改至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三樓國際會議廳、三樓教室及四樓會議室舉辦。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位於復興南路與辛亥路交叉口。

2021年10月5日「2021國會大選後德國的挑戰與展望」(Germany after Election 2021: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國關時事論壇新聞稿

德國國會大選今(2021)年9月26日登場,執政16年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已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因此後梅克爾時代的德國受到各方關注。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與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及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於10月5日下午,特別邀請德國學者專家,以「2021國會大選後德國的挑戰與展望」(Germany after Election 2021: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為題,舉行時事論壇,增進公眾對相關議題的理解。

論壇首先由學會會長暨臺灣大學社科院院長蘇宏達教授致詞,蘇會長表示,德國國會大選對於歐洲及世界的影響十分重大,因為德國身為歐洲領導國家,在面對16年執政的梅克爾時代的結束,新的聯合政府如何重塑歐洲整合的未來將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次論壇由東華大學副校長暨莫內講座朱景鵬教授主持,邀請德國基森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暨歐盟計畫協調人Dieter Eissel教授及列支敦斯登學院直接民主嚮導中心主任暨知名政治評論家暨何恪群(Eike-Christian Hornig)教授針對德國大選結果及選後發展加以分析。

朱景鵬教授特別點出,本次大選似乎沒有真正的贏家,無論是哪一個政黨都需要與其他政黨協商,且將費時甚久,多黨聯合執政似乎是趨勢,但不同組合方式將影響未來執政方向,但這次選舉大聯合政府似已非選項。Dieter Eissel教授也回應主持人的分析,認為當前德國人民並不支持大聯合政府的型態,但目前對政黨可能的協商結果仍未可知,對於德國政黨政治都將是新的挑戰,特別是氣候變遷議題上各黨立場不一,未來政府如何協調政府內部不同立場將值得關注。

政治妥協似乎將是德國政府未來將面對的議題,但何恪群(Eike-Christian Hornig)教授提醒德國本來就是聯邦體制,因此政治妥協對德國而言是常態,當前德國各黨對於政策目標應該是有共識,只是達成政治目標的手段不一。因此對於德國未來在政策上,如氣候變遷或綠色政綱,仍會扮演重要角色。

對於德國政府未來可能的執政重點,Dieter Eissel教授特別提及人權政策,因為由於綠黨的政治壓力,將使得德國未來政府政策更加重視人權層面。且跨大西洋關係目前的發展也有利於人權相關政策的推動與落實。德國政府未來的政策或許也會影響法國馬克宏總統將面臨的連任選舉,間接影響未來法國政府政治與政策。何恪群(Eike-Christian Hornig)教授也特別提醒由於德國傳統對於極右勢力執政的反對,也可能影響法國未來總統選舉的發展。

會後問題集中德國國會選舉中選民立場的轉變,是否有世代的差異?甚至是否傳統左右派的意識形態將不再是影響選局的主要因素,當晚提問可謂相關地熱烈。主持人朱景鵬教授最後進行總結,從本次大選後可看出,由於大聯合政府非各黨選項,因此綠黨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於歐元區的改革也是未來德國執政重點,氣候變遷也是重中之重,但是德國未來政策仍將依據德國自身利益,而德國利益有三,內外部穩定環境、財政紀律與低通膨以及維持德國傳統出口優勢。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 ,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