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博碩士論文獎徵選公告

一、宗旨:為鼓勵國際關係新進學者之養成,並帶動臺灣國際關係研究風氣,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特舉辦年度國際關係研究之優異博碩士論文選拔,予以獎助與榮譽。

二、獎助對象:凡在申請截止日(2022年9月28日)前一年內完成審核通過之臺灣公私立大學正式註冊之國際關係相關領域博碩士論文者皆可提出申請。

三、獎助方式:

  •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國際關係研究博士論文獎至多二名,獎金二萬元。本會頒發中、英文之得獎獎狀。指導學生獲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國際關係研究博士論文獎之教授,頒發獎狀及獎牌。
  •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國際關係研究碩士論文獎至多五名,獎金伍仟元。本會頒發中、英文之得獎獎狀。指導學生獲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國際關係研究碩士論文獎之教授,頒發獎狀一紙。

申請繳交資料

初選:請於2022年9月28日(週三)前,將下列三項資料以PDF電子檔案寄到學會信箱(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主旨請註明「申請2022年博/碩論文獎—姓名」。

  •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國際關係研究博碩士論文獎申請表一份(申請表格如連結)。
  • 附有口試委員簽名頁之博碩士論文
  • 指導教授同意書

複審:秘書處將另外通知進入選複審階段之申請人,以掛號郵寄「經審查通過之紙本博碩士論文一式三份」至以下收件地址: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博碩士論文獎競賽投稿)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綜合院館北棟九樓)

、重要時程

  • 受理收件時間:即日起至 2022年9月28日(以電郵郵件寄達日期為憑)
  • 論文審查時間:2022年9月28日至10月20日
  • 評選結果公告:2022年10月25日前,公告於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網站
  • 頒獎典禮資訊:2022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六、常見問題

1. 請問「凡在申請截止日(2022年9月28日)前一年內完成審核通過之臺灣公私立大學正式註冊之國際關係相關領域博碩士論文者皆可提出申請」當中的審核是以何為基準?其中的前一年又是什麼時候開始計算呢?
ANS:獎助辦法所指「2022年9月28日前一年內審核通過」之審核乃是以論文考試委員簽名頁上所載「業經委員審議通過日期」為準。簡言之,是以「口委簽名頁上之日期」為判定基準,所以您需要留意您的論文口委簽名頁之日期是否落在2021/9/29至2022/9/28之間。

2. 請問如欲投稿,需要是畢業生身分嗎?
ANS:根據獎助辦法,獲獎者須在該年度會員大會前一個月提供學位證書。今年會員大會擬定於11月舉行,故申請人須注意是否能於今年10月左右取得學位證書。

若有問題請洽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黃浩瑀、洪聖彥

通訊地址: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綜合院館北棟九樓)
電話:02-2939-3091 #50976
電子郵件: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
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度博碩士論文獎徵選公告

2022年3月10日「烏俄情勢反思與前瞻」時事座談會新聞稿

鑑於當前烏俄情勢發展受到各方關注,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3月10日早上,特別邀請學者專家,以「烏俄情勢反思與前瞻」為題,舉行時事論壇,增進公眾對相關議題的理解。

本次座談會由本會會長暨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盧業中教授主持,邀請本會理事暨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楊三億教授、本會秘書長高佩珊教授、本會理事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李大中教授、與本會監事暨台灣大學政治系張登及教授擔任與談人,討論當前烏俄情勢與未來可能發展。

楊三億教授首先從俄烏歷史切入提出五點看法:第一,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為俄烏情勢的關鍵轉折點。第二,普丁之訴求可歸納為兩大重點,包括重整烏克蘭民族主義、建立俄國安全緩衝區。第三,當前情勢對其他國家之影響已開始發酵,包括中東歐各國間史無前例的團結,而奧、瑞、芬三國亦開始討論加入北約的可能性。第四,戰事拖越久,對俄國越不利,在西方制裁下,俄國將面臨「國內麵包越來越少的窘境」。第五,若由帝國崩解的歷史角度分析,前蘇聯區域的冷戰幽靈仍持續盤旋。

高佩珊教授由歐盟角度切入指出,首先,美歐在因應烏克蘭情勢上,動員了世界多國一同對俄國進行制裁,不僅東歐國家大團結,歐美更是持續加大對俄的制裁力道。再者,由美、德、英、法四國而言,美國採取全面制裁、英國則是從經濟層面著手,針對俄國寡頭進行制裁;法國方面,總統馬克宏透過外交管道展現領導歐盟的形象;德國方面增設液化天然氣站並修訂國內法律,希望能藉此逐步降低對俄羅斯的管道能源依賴。

李大中教授則由美國在衝突發生前與後的作為、拜登本身的考量與美俄歷史視角的差異,分析拜登政府的政策考量與意涵。戰前美國與北約的立場皆是堅持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警告普丁並同時進行繁複的外交斡旋。俄國對烏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美國則是以懲罰性手段為主。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次制裁行動不以聯合國為名義,美方雖提供金錢與武器裝備,但針對烏俄衝突仍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此外,在拜登的思考上,由於危機而讓俄國成為美國及各國的假想敵,使美國得以重塑全球領導者的形象,更加體現出北約的重要性與價值。第三,美俄對於冷戰結束後的歐洲秩序有重大差異,俄國認為北約五次東擴是西方陣營步步進逼,而美國則從柯林頓總統開始,採擴大交往外交政策,認為北約東擴理所當然。

張登及教授則聚焦大國政治,並由地緣政治的角度切入,強調國際政治行為者的命運受到國家規模大小、空間與位置的影響,在這個條件下即反映出烏克蘭的重要性,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使俄國面臨其國內改變,反應異常強烈,而烏克蘭選擇加入西方陣營又與冷戰後大國權力排列組合變動有關,因為俄國的衰弱,烏克蘭才敢於展示加入北約的意圖。烏俄危機的發生,使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也使冷戰後歷經同盟漂流的北約重新凝聚;然烏俄危機的爆發也說明了烏克蘭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巴爾幹。另外,張教授也提及中國與印度在此次危機中重要的角色,中印兩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危機中的表態都十分中立。

會場提問集中在烏俄情勢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及該危機對台灣的啟示。楊三億教授認為,北京對烏俄雙方採取模糊策略,同時就克里米亞認同問題因事涉領土主權,因此北京態度相當謹慎。而烏克蘭作為夾在強權中的中小型國家,歷任總統不斷在親歐與親俄間擺盪,過去10年投入高軍事成本,卻也導致風險越來越高。高佩珊教授從中國外交部強調斡旋而非調停的態度出發,認為中方在國內二十大舉行之際,要維持相對低調克制的態度。李大中教授回應指出,中方在聯大的棄權票可以被解讀成「理解俄羅斯的安全顧慮但不為此背書」的行為,但同時也在度量若發動對台戰爭而面臨國際壓力,中國大陸自身承受度能有多高?此外,鑑於俄羅斯爭戰陷入膠著,中方可能從中學習必須以接戰即決戰,以及戰事開打後不顧形象的危險性,是台灣需要注意的。張登及教授認為烏俄危機對中國而言是短期的紓解,使中國免於受美方貿易戰、冬奧外交抵制、科技戰等全方面的針對,因為烏俄危機轉移了美國放在印太戰略的注意力。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 ,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楊三億教授從俄烏歷史切入提出五點看法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長高佩珊教授由歐盟角度切入觀察此次衝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李大中教授由美國角度出發,提出三大點探討烏俄情勢
台灣大學政治系張登及教授聚焦烏俄情勢中,大國關係的互動
會後主持人和與談人共同留影

【代轉發】敬邀出席3月10日下午5時30分全台唯一臺灣-波蘭-烏克蘭直播論壇:烏克蘭戰爭對全球秩序的啟示,機會難得,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將於3月10日(四)下午5時30分假Webex meeting平台,舉行全台唯一臺灣-波蘭-烏克蘭直播論壇:烏克蘭戰爭對全球秩序的啟示,機會難得,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本次論壇由波蘭University of Warsaw、烏克蘭Vasyl Stefanyk Precarpathian National University及Ivan Frank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viv、臺灣臺灣大學社科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及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共同舉辦,將針對當前烏克蘭情勢發展及對世界秩序的衝擊提出第一手深入觀察,本次論壇全程將以英文進行,歡迎大家踴躍出席!

報名連結如後:https://forms.gle/2J2oNtTS8EgtsFH6A
日期/時間:2022年3月10日(四)17:30-19:30
線上平台:Webex Meeting
主辦單位:
Department of Area and Global Studies, Facul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saw
Centre for Europe, University of Warsaw
Faculty of History, Politolog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asyl Stefanyk Precarpathian 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van Frank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viv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European Community Study Association Taiwan

臺灣-波蘭-烏克蘭直播論壇

2022年3月10日(四)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烏俄情勢反思與前瞻」時事座談會,歡迎踴躍報名出席!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時事座談會:烏俄情勢反思與前瞻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烏俄情勢反思與前瞻」時事座談會
時間:111年3月10日(四)10:00-11:3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三樓3A會議室

主持人:盧業中(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與談人: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高佩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長、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副教授)
                   李大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zXanr3ZbcaSmPKPo9
聯絡信箱: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
聯絡電話:0978588733 洪小姐

歡迎各學術先進及會員參與指導!

第八屆理監事聯席會暨新舊會長交接

學會已於2021年12月13日舉行第八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新任理事會推選盧業中教授擔任第八屆國關學會會長,監事會則推選李瓊莉研究員擔任常務監事,蘇宏達會長與新任盧業中會長也順利完成交接。新任理監事名單如下:

第八屆理監事名單 (第八屆,民國110.11-112.11)
會   長: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副會長: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副會長: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秘書長:高佩珊(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研究所副教授)

理事

姓  名所    屬   單    位
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連弘宜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李大中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副教授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研院院士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
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徐斯勤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卓忠宏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淡江歐研所教授
朱景鵬東華大學公行系教授
蔡季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林賢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劉書彬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監事

姓  名所    屬   單    位
蘇宏達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王冠雄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李瓊莉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特聘研究員
何思慎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日本語文系特聘教授

2021年11月26日2021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國際研討會新聞稿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本(2021)年11月26日(週五)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 學院舉辦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主題為「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由外交部田中光次長、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及本會會長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蘇宏達院長致開幕詞並歡迎來自國內外的與會貴賓及學者。

本次會議很榮幸邀請到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以「美國、臺灣及泛印太地區:挑戰與契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本場演講為孫處長自7月間到任後的首場公開演講,意義重大。孫處長首先提到,拜登政府上任後,在外交政策上特別注意美國領導力、民主價值、及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積極維持與強化以規則為基礎之現有國際秩序的重要性。準此,美國與盟邦及志同道合的夥伴如臺灣之間,亦積極尋求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強化民間交流及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事務。孫處長演講後並真切及誠懇地回應在場會眾的提問。本場演講吸引了超過200位包括各國駐台外交人員、政府官員、學者、及學生的參與,當天因此增設第二會場同步轉播孫處長演講。

本次會議合計共21場次,中、英文論文發表共計77篇,內容涵括如大國競爭等傳統議題,以及能源氣候等新興議題,在區域上亦橫跨美中、印太、歐盟、東北亞、東南亞、甚至中東等區域,可謂十分寬廣。本次多篇論文以文字探勘等新興途徑研究國際關係相關議題,而年輕世代的參與,更顯現國內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傳承。

本次會議由本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及臺灣歐盟聯盟中心主辦,財團法人臺北論壇基金會、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協辦,並承蒙外交部研究設計會贊助,特此致謝。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本會蘇宏達會長協同本會理監事與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外交部田中光次長及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及駐台使節合影
外交部田中光次長致詞                           臺灣大學管中閔校長致詞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以「美國、臺灣及泛印太地區:挑戰與契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會議議事規則

<論文發表>各場次發表時間為90分鐘

項目兩篇論文三篇論文四篇論文五篇論文
主持人引言5分鐘5分鐘3分鐘3分鐘
發表人報告20分鐘/人15分鐘/人12分鐘/人10分鐘/人
評論人講評15分鐘/人10分鐘/人7分鐘/人5分鐘/人
綜合討論17分鐘10分鐘11分鐘12分鐘

<圓桌論壇> 總時間30分鐘

項目
主持人引言3分鐘
與談人8分鐘/
總結3分鐘
  • 響鈴規則

於時限前1分鐘按鈴一響。已達時限,按鈴兩響。超過1分鐘按鈴三響。其後每逾30秒按鈴一響

  • 待所有講評結束後,開放現場綜合討論

發言請先介紹姓名與服務單位後再行提問。原則上每位提問發言以2分鐘為限,每超過30秒,按鈴一響。

  • 進入會場後,請將行動電話保持關機或靜音模式,以利議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