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美國在印太地區經貿戰略The US Economic and Trade Strategy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線上論壇,歡迎踴躍報名出席!

The US Economic and Trade Strategy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Organizer: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C)
Co-organizers: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EUTW)

Time:臺北時間20:30-22:00,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TPE)
          美東時間08:30-10:00,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EDT)

Location: https://ntucc.webex.com/ntucc/j.php?MTID=m06801bb97215c26b18356cc6c0629fab

Registration: https://forms.gle/ffeATHSLydHLopBT6

Agenda

Opening Remarks

Hungdah Su

Dean,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C)

Moderator:

Yeh-chung Lu

Professor and Director, Department of Diplomac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ecretary-Genera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C)

Panelists:

  1. Matthew P. Goodman

Senior Vice President for Economic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1. Scott Kennedy

Senior Advisor and Trustee Chair in Chinese Business and Economic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Discussant:

          Syaru Shirley Lin

Compton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 a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in the Foreign Policy Program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Q&A

Closing Remarks 

Yeh-chung Lu

Professor and Director, Department of Diplomac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ecretary-Genera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C)

2021年7月27日「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線上論壇會議資料

「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座談會
時間:110年7月27日(二)0900-1200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
合辦單位: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0910-1020 第一場次:美國新政府的國際戰略與外交佈局
主持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引言人:
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盧業中(政大外交學系教授)
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1040-1150 第二場次:區域情勢的挑戰與回應
主持人:李大中(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引言人: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連弘宜(政大外交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副院長)
王文岳(暨南大學東南亞所助理教授)
評論人:林若雩(淡江大學外交於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7月27日「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線上論壇,歡迎踴躍報名出席!

「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座談會
時間:110年7月27日(二)0900-1200
地點:Webex Meetings
https://ntucc.webex.com/ntucc/j.php?MTID=m7a12fab1396b5738ffacd2f46e3affe7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
合辦單位: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J4VVtkhkywcwY7s6

議程
083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
蘇宏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莫內講座教授)
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0910-1020 第一場次:美國新政府的國際戰略與外交佈局
主持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引言人:
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盧業中(政大外交學系教授)
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1020-1040 休息

1040-1150 第二場次:區域情勢的挑戰與回應
主持人:李大中(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引言人: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連弘宜(政大外交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副院長)
王文岳(暨南大學東南亞所助理教授)
評論人:林若雩(淡江大學外交於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1150-1200 閉幕式
張登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本次座談會可登錄公務人員學習時數3小時,請於會議結束後電郵主辦單位ntueutw@ntu.edu.tw提供出席畫面確認

2021年6月25日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演講及座談新聞稿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與對外關係協會、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於6月25日共同邀請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連線,邀請其分享民主價值及其面對不同時期的挑戰,及如何看待當前民主同盟發展的相關觀察。本次演講於英國舉辦七大工業集團峰會後舉行,我方亟欲理解當前民主國家在面對新冠疫情挑戰的因應及相關發展對民主價值的挑戰,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李瓊莉特聘研究員及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黃介正副教授與Balfe爵士進行對談,並於會後以中文座談,增進公眾對相關議題的理解。

本次演講及座談以「民主價值面臨挑戰,新聯盟的建構」(The Evolving Challenges to Democratic Values, Building New Coalitions)為題,雖然演講受疫情三級管制影響,改以Webex線上會議方式進行,當天仍吸引超過百人次在線上觀看。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蘇宏達會長與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夏立言大使代表主辦單位致詞並介紹當晚講者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誠如前外交部部長林永樂大使於當晚座談中提及,Balfe爵士無論是在歐洲議會議員任期或是在英國上議院內皆十分堅持他所捍衛的民主價值,不僅對我方爭取歐洲申根區免簽待遇出力甚多,更多次親自出席我方活動。

Balfe爵士先從自身在外交與安全領域的經歷談起,接著解釋二戰後歐洲聯盟發展的歷史,並檢視歐盟發展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Balfe爵士表示民主的價值在於讓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中彼此交流,透過人員的移動與意見的交流使得民主發展更為鞏固。但當前中國大陸的崛起,一帶一路的政策則是為了以主導經濟發展,而非交流,從中國大陸對歐洲的投資,如5G產業,即可看出。英國、澳洲等國家就可清楚看到中國大陸透過其經貿影響力,對相關國家的外交施壓。Balfe爵士最終提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認為此聯盟對於捍衛民主價值有直接的助益,因為受到壓力的區域國家而言,CPTPP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從英國脫歐的經驗而言,如何不讓參與國家屢受挫折,或許是聯盟成功的重要關鍵。

會後問題集中當前對於歐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共黨發展,對「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爭議,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執政效率似乎對其他國家而言有其吸引力。而印太戰略、美歐關係、美俄互動中,美國拜登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是未來觀察重點。而英國政府也有意籌組10 個民主國家組成的「D10」聯盟,臺灣對於此民主聯盟未來發展也相當的關注。討論可謂欲罷不能,但受限於演講時間,難免有遺珠之憾,但也可感受到當天座談熱烈的討論。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 ,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蘇會長110年6月11日下午拜會美國在台協會酈英傑(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處長,感謝酈處長任內對國關學會的大力支持

美國在台協會酈英傑(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處長即將結束在臺任期,學會蘇宏達會長協同鄭家慶秘書長於110年6月11日下午二時至美國在台協會與酈處長話別,特別感謝酈處長於去(109)年國關學會年會撥冗蒞會發表美台關係專題演講,讓出席會員能更深入了解當前美台關係發展的脈絡及未來發展趨勢。

酈處長亦特別關心即將於今年11月26日學會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 Reset: Great Powers Rivalry and the World Order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允諾會轉交相關會議資訊給即將履新的新任處長。

即便於離任前夕,酈處長亦不忘關心國外學者能否順利出席學會研討會,蘇會長謹代表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及全體理監事致贈薄禮,感謝酈處長於任內對推動美台間國際關係研究社群交流的努力,相信酈處長未來仍是學會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伙伴。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以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為宗旨,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 ,於2007年9月8日正式成立,以作為提供國內國際關係學者與科系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與國際相關學會與會議活動的聯繫管道、推動國際關係學術發展與研究討論的論壇場所、以及促進國際關係教學研究與教育推廣的整合機制。更多學會活動可參見學會網站,http://cht.rocair.org.tw/。

EUTW-AIR-AFR-ECSA Taiwan Speech of Lord Richard Balfe on “The Evolving Challenges to Democratic Values, Building New Coalitions”

Date/Time: 25 June, 2021 from 17:00-1830

Webex meeting: https://ntucc.webex.com/ntucc/j.php?MTID=m4006f31d90ad9ab95680498513317fcc

Agenda

17:00-17:10 Opening Remarks

Hungdah Su, Jean Monnet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rector General,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Andrew L. Y. Hsia, Chairman, Association of Foreign Relations

17:10-17:45 Keynote Speech

“The Evolving Challenges to Democratic Values, Building New Coalitions” by Lord Richard Balfe

17:45-18:05 Q & A


18:05-18:25 Panel Discussion (in Chinese)

Moderator

Hungdah Su, Jean Monnet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rector General,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Discussants

Chyungly Lee, Research Fellow/Professor,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lexander Huang, 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Tamkang University

18:25-18:30 Closing Remarks 

Hungdah Su, Jean Monnet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rector General,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徵稿延至6月30日截止: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2021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 Reset: Great Powers Rivalry and the World Order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國際學術研討會

  • 有意發表論文者請於2021年6月30日之前填具「作者基本資料暨論文摘要表格」,並以電子郵件將相關資料傳送至國際關係學會年會專用信箱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另請於電子郵件主旨欄填上「投稿2021國際關係學會年會─ (作者姓名)」,以利甄選作業之進行。
  • 論文全文以不超過 15,000 字為原則,論文體例請依《政治科學論叢》撰寫。全文截稿日期為 2021年10月31日(日),為使評論人有充裕時間閱讀論文,請務必於截稿日期前提交全文至年會專用信箱— 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

基於防疫考量,5月28日「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座談會已決定延期辦理,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時間:110年5月28日(五)0900-1200
地點: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2樓國際會議廳
主題: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
合辦單位: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J4VVtkhkywcwY7s6

議程
083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
蘇宏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0910-1020 第一場次:美國新政府的國際戰略與外交佈局
主持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引言人:
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盧業中(政大外交學系教授)
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評論人:秦日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

1020-1040 茶敘

1040-1150 第二場次:區域情勢的挑戰與回應
主持人:李大中(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引言人: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連弘宜(政大外交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副院長)
王文岳(暨南大學東南亞所助理教授)
評論人:林若雩(淡江大學外交於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1150-1200 閉幕式
張登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為防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本會針對參與座談會講者與聽眾實施以下措施,敬請遵守,共同防疫:
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使用酒精消毒雙手並量測體溫(大廳已放置提供使用),並請自備口罩全程配戴,若無配戴口罩者及額溫溫度高於37度者,謝絕進入會議室。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2021年會暨「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 Reset: Great Powers Rivalry and the World Order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稿公告

大會主題與說明

        二戰後逐步構建完成的全球化自由秩序因川普主義(Trumpism)的崛起而改弦更張。2021年伊始,美國新任總統正式就任,國際關係的開展似乎再度面臨新的轉折。然即便拜登政府宣稱要重建國際多邊秩序並誓言要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面對新冠肺炎仍持續重創全球經貿與供應鏈,大國間地緣政治的競逐未見停歇,如何重塑世界秩序,特別是美中兩大強權未來的競合走向,更引發國際關係學界的高度關注。

一個更加複雜而富有挑戰性的世界秩序似乎正在逐步醞釀開展。國際關係的重啟動將對現今世界秩序的衝擊與影響,是利或是弊,也值得學界進行深入探討。

本次年會研討會特以國際關係重啟動: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為主題,由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與外交部外交學院共同主辦,台北論壇基金會等單位協辦。

    論文來稿可聚焦本屆大會主題或下列各項子題,歡迎學界先進踴躍參與,共襄盛舉。

  1. 後疫情時代的強權競逐與世界秩序 (大國政治、國家角色與國際關係本質、後疫情時代的美中霸權競逐等)
  2. 國際關係理論議題 (國關理論的最新發展、傳統國際思維的檢視與創新、歷史與國際關係等)
  3. 全球化與去全球化 (全球化的融合與裂解、WTO改革、WHO與全球防疫治理等)
  4. 國際政治經濟議題 (區域經貿整合、國際貿易衝突、國際金融治理、中美貿易衝突、一帶一路之發展與影響、歐中投資協定等)
  5. 國際戰略安全議題 (主要國家的外交安全戰略、朝鮮半島情勢、南海爭端、區域戰略形勢等)
  6. 美中台關係議題 (美國拜登政府對中政策與美中關係走向、大陸對臺政策、我國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等)
  7. 區域議題 (歐洲、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南亞、南北美洲、非洲等區域政經、外交與安全議題)
  8. 非傳統安全議題 (人權與國際規範、公共衛生、移民與難民、種族政治衝突、能源政治、極端組織與恐怖主義威脅、海洋與環境安全等)

會議地點與時程規劃

  • 會議地點:外交部外交學院
  • 會議時間:2021年 11 月 26 日 (五)
  • 時程規劃:
  1. 論文摘要截稿:2021 年 5 月 31日
  2. 摘要審查公告:2021 年 6月 30日
  3. 全文截稿期限:2021 年 10月 31日

投稿須知

  • 有意發表論文者請於2021年5月31日之前填具「作者基本資料暨論文摘要表格」,並以電子郵件將相關資料傳送至國際關係學會年會專用信箱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另請於電子郵件主旨欄填上「投稿2021國際關係學會年會─ (作者姓名)」,以利甄選作業之進行。本會預計於2021年6月30日確定入選論文,並通知投稿者。
  • 論文全文以不超過 15,000 字為原則,論文體例請依《政治科學論叢》撰寫。全文截稿日期為 2021年10月31日(日),為使評論人有充裕時間閱讀論文,請務必於截稿日期前提交全文至年會專用信箱— 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

聯絡資訊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處助理 黃翎軒

電話:02-2365-2100

Email: associationofir.roc@gmail.com

ANZJES Call for papers

Australi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ANZJES)

Special Issue

Is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more differentiated?

 Brexit, Schengen area, Eurozone, “opt-out” mechanisms, 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 (PESCO) are just some of the few examples of a differentiated integration (DI) characterizing the European Union (EU) nowadays. Integration is differentiated when, within the common framework of EU competences, not all member states are subject to the same and uniform community rules.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 wide consensus on the fact that the different instruments of DI have offered successful solutions for overcoming possible political vetoes and stalemates, promoting deeper integration only among those member states willing to pursue it. Under this perspective, DI reflects the heterogeneity of interests of the EU Member States. Recently, the EU has adopted several measures promoting a differentiated integration. For instance, almost all the answers adopted to overcome the 2008 economic crisis have been based on forms of DI (e.g. the Fiscal Compact). However, the future of the EU integr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differentiated nor necessarily uniform: the most recent crisis, the Covid crisis symmetrically affecting all the Member States, has not produced differentiated answers but the adoption of homogeneous instruments (e.g. the Recovery Plan). So, if uniform integration cannot be taken for granted, DI cannot be considered inevitable either. If, on the one hand, DI has accommod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mber State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offered a way for third countries to be associated to the EU without being full members. This is the case of Norway, Switzerland and many Neighbour Countries. Therefore, DI has an internal but also an external dimension. DI also pos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on the future of EU integration: how much differentiation is possible without putting at risk the entire integration? Where does differentiation end and disintegration begin? Is DI (with its complexity and, sometimes, duplication of institutions)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EU and its democratic deficit? And, finally, is the future of the EU inevitably more differentiated? ANZJES is looking for papers of around 6,000 words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related to DI: theories of DI, the implications of DI for the EU integration, DI and negotiations theories, DI in EU policies, consequences of DI for relations with neighbors (including the UK). Proposal submission Please send all paper proposals to marco.brunazzo@unitn.it and mathew.doidge@canterbury.ac.nz It should include: The title of the proposed paper The name of the contributor(s), her/his/their affiliation(s) An abstract of no more than 150 words. Submission deadlines Deadline for sending paper proposals: 20 April 2021 Decision on selected papers: 30 April 2021 Deadline for sending papers: 21 November 2021 The Journal Launched in 2008, ANZJES is a scholarly, double-blind peer-refereed public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aims of its founding organisation, the Europe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New Zealand (ESAANZ). ANZJES is now published a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hosted through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rticles published in ANZJES are searchable via Ebscohost and are included in current 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n (ERA) listings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www.esaanz.org.au/anzjes/